Why Learn Music?
為何學習音樂?
部分學生起初學習音樂都是為了考取證書,各式各樣的等級證書當然可以幫助學生升學、校內成績,不過除非之外,學琴還有什麼好處呢?
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發現,學習音樂對於人的身心發展都有莫大益處!
1. 認知能力
閲讀樂譜須要我們動用抽像的思考和想像力。就像學習一個新語言一樣,多方面地促使我們的大腦成長。樂譜裡有大量的符號,代表各種不同的意思。我們學習演奏這些不同的細節時,其實在訓練自己辨識符號的能力。演奏樂器的時候,我們必須反覆回想,並跟據樂譜的指示,從腦中提取正確的記憶,才可成功演奏岀樂句。如果我們不斷嘗試,重覆上述的動作,我們的大腦會不知不覺間建立更多更快的神經聯繫,從而,能夠更快,更準確地辨識抽像概念的意思。
2. 邏輯思維
除了閲讀樂譜之外,我們拉琴的時候都會刺激邏輯思維的成長。就算是同一個樂句,我們常常都有不止一種方法演奏。讓我們用左手作例子:弦樂樂器的音高由左手按弦的位置決定,不過,樂器上卻沒有明確的記號指示不同音高的位置。原來我們依靠「把位概念」去判斷音高。換句話說,我們要辨認音和音之間的距離,並且計算手指和手指的距離,考慮「轉把」「轉弦」或用「大把位」這些不同的工具,從而思考最有效、最合理的計劃,去演奏樂段。我們發現,滿足客觀條件,合理有效的方法未必只有一個。這個時候,我們便可選擇其中之一。
3. 大小肌肉控制和協調
演奏樂器的訓練過程促使我們精準地控制身體。我們常常都需要在準確的時間、節奏之內完成各種細節的動作。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演奏樂器只是手部的運動,其實頭、頸、身體甚至腳的姿勢和發力都會影響樂器的演奏。學習音樂驅使我們認識自己的身體,並且意識各個部位精細的動作和協調。
4. 律動、節奏感
除了單純的肢體的運動之外,「節奏」的元素亦令到音樂比一般運動更促進我們能力的成長。大部份音樂的節奏都是有規律地不停往前推進,我們成功演奏的時候,其實已經遂漸掌握「預計」前面節奏的能力。大提琴家Janos Starker解釋過,當人能夠流暢地做一件事的時候,其實他潛意識已經能預計到下一步。舉例說:一個說話不流暢,斷斷續續的人,很可能其實未預備下一句說話的內容。同一道理,我們拉琴的時候,如果不流暢,通常主因都是沒有準備好之後要做的動作。如果上述的認知樂譜、提取記憶、邏輯思維、大小肌肉控制等等步驟,經過練習,都能夠順利完成,我們自然能夠掌握節奏,流暢地演奏了。
5. 情感控制
音樂是一門藝術,除了之前講過很多客觀科學的步驟和動作之外,如果沒有理解音符背後的信息、感情,演奏都不算成功。作曲家(或是其他藝術家)在創作的過程中,根據其時代背景,通常都隱藏着某一種訊息在其中。這種訊息未必會是一個完整的故事,或許是一種情緒、甚至只是一個氣氛,但是卻是演奏的最關鍵。我們學習音樂的時候,正正需要創意啲想像作曲家上表達的訊息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時,我們就是用一首能一首的樂曲去訓練自己想像音樂情緒的能力,我們必須越來越敏銳地拆解字裏行間背後的感情。就像一個演員一樣,演奏者未必親身經歷過各種感情,但是我們卻需要盡力嘗試演繹這些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人生片段。學習理解不同的情緒,認識不同的想法,是學習音樂其中一個最大的益處。
6. 紀律和實錢
有了各種的理論、資源,就輪到學生實踐的時候了。眾所周知,天資的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的。同學必須要孜孜不倦,持之以恆地努力,才有可能成長。無論學生、家長還是老師都必須要有紀律地跟從預先制定的計劃,學習才會有效。學習音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反而是以年月計算的艱巨功夫,能夠在學琴過程中訓練紀律的同學,必定和成功距離更近。